3月2日,全市工业经济暨科技创新大会召开,对2023年工业经济和科技创新工作进行系统安排,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凝心聚力、笃定前行,奋力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再迈新台阶,为加快襄阳市域副中心城市建设,做强襄阳都市圈高质量发展东翼支撑奠定坚实基础。襄阳市委常委、枣阳市委书记孟艳清,市委副书记、市长孔令波,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正旺,市政协主席孙襄林等参加会议。
孟艳清指出,当前,枣阳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。我们要审时度势、察形辨势,在短期波动中把握长期趋势,在风险挑战中捕捉发展机遇,努力在复杂局面中赢得工作主动,以自身抓发展、抓落实的确定性应对一切不确定性。要精准把握、用好用活我们的政治优势、区位优势、交通优势、产业优势、资源优势、国牌优势,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,把发展潜力转化为强大实力,跑出跨越赶超加速度。
孟艳清强调,工业是立市之本、强市之基、兴市之要。加快枣阳高质量发展,潜力在工业、希望在工业。全市上下要树牢“工业强市”发展理念,升腾“大抓工业”强大气场,加快推动枣阳向制造业强市转变。
孟艳清要求,要突出抓好产业壮大,紧紧围绕“7+6+3”集群式产业生态,力争培育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1-2个,围绕省、襄阳产业体系,找准主攻方向和细分领域,在建链、延链、补链、强链中精耕细作,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。要突出抓好企业成长,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,加快培育隐形冠军、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等试点示范企业,着力打造出一批经济效益好、创新能力强、发展后劲足的试点示范企业。要突出抓好园区建设,坚持经济园区化、园区产业化、产业集聚化发展思路,推动要素在园区集中、资源在园区集聚、功能在园区集成,全力培育企业深耕的“黑土地”、“引龙栖凤”的“梧桐树”。
孟艳清强调,要强化创新驱动的引领作用,准确把握科技创新的新形势新要求,充分发挥教育、人才、产业、区位等比较优势,在支撑实体经济发展上做文章,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上求突破,在优化创新生态上下功夫,加快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,奋力打造全省科技创新高地,把科技创新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、百强进位的强大动能。
孟艳清要求,要激发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,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,大力引进产业链条长、财税贡献高、环境友好型的工业项目,增强发展后劲。要围绕农产品加工、建材、纺织等传统产业,深入实施“百企转型、百项技改”行动,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全覆盖,通过技改快速实现转型升级。要聚焦项目持续发力,鼓励企业提质增效,通过盘活存量、做优增量,全力以赴扩总量、提质量、增效益。要加快推动数字赋能行动,聚焦“工业互联、智转数改”,深化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,促进数字技术与产业经济深度融合。要加快5G基站、大数据中心、工业互联网平台、智能网联测试平台建设,积极引导企业上云,鼓励更多企业接入襄阳市工业互联网二级节点。要依托电子信息产业园,重点发展移动智能终端和电子电器两大数字产品制造业,加快形成枣阳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新格局。
孟艳清强调,要坚定不移优化营商环境,全市上下要坚持问题导向,以控制成本为核心,以市场主体获得感为评价标准,综合运用市场、社会、法治的力量,以促进公平为重点,打造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;以提升服务为重点,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;以宜居宜业为重点,打造和谐包容的社会环境;以循环畅通为重点,打造自由便利的开放环境;以良法善治为重点,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;以优化配置为重点,打造完备优质的要素环境;以智慧高效为重点,打造完善便捷的设施环境,努力做到同样条件成本最低、同样成本服务最好、同样服务市场机会最多。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,加快推进全市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行稳致远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枣阳篇章。
孔令波主持会议。要求各地各单位保持战略定力,突出核心位置,以更强的政治自觉抓工业、重创新。坚持既定路径,强化推进举措,以更清晰的工作思路抓工业、重创新。凝聚各方共识,优化发展环境,以更加积极有为的状态抓工业、重创新。把做好枣阳工业经济及科技创新工作放到国家、省、市工作大局中来考量,唯干唯实唯先,善谋善做善成,努力推动枣阳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,争当湖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排头兵。
市委常委、市委办公室主任曾刚通报了2022年度全市工业经济和科技创新优秀单位,会议对优秀单位予以表彰授牌;市领导王众总结了2022年全市工业经济及科技创新工作进展,部署了2023年工作;东航塑编公司等3家企业与湖北工业大学等3家科研院所分别签订了产学研协议;南城办事处、市人社局、米朗科技公司、隆胜四海公司作交流发言。